第三百七十八章 徐如林、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2 / 4)

者非常恼火。

至于西夏。

如果不讨好大宋,跟大宋搞好关系的话,中东那帮白袍子穷哥们都得喝西北风去。

便在这样盛景不如去年的情况下,大宋庆历六年新年落下帷幕。

但结果就是原本就与大宋关系一般的日本官方态度就更加冷淡,前些年大宋打败辽国之后,还遣使过来几次。

大年三十,赵祯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庆祝新春的到来。

高丽倒是想派人,可却抽不开身,王都都被辽人包围着。

宋军的水师则横于江上,双方陷入纠缠阶段。

目前前线的状况一切良好,范仲淹每天都有斩获报告,虽然没有大面积击破辽军,可步步蚕食,析津以南,甚至析津东面大片领土为宋军占据。

而且范仲淹也已经攻破了石城,与狄青正夹击营州和滦州,相信要不了多久两路宋军就能汇合,对析津展开两面包夹之势。

因而此刻大宋国内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竟发,而幽燕之地,同样一片积极向上。

一月二十四日,辽国析津府。

开春之后,雪化得很快,等到一月下旬的时候,河南河北等地就已经是艳阳高照,春光盎然。

燕云地区的雪也早就化了,只是略微还有些冷空气,白天温度大概在十二三度,晚上偶尔会降到零度以下。

今日析津城外,宋军正在不断挖掘土壤,慢慢向城池移动。

其实从雪化之后范仲淹就已经开始了掘土作业,宋军坑道密密麻麻,纵横交错,不断往析津延伸。

眼下虽然还没有到炮火射程范围之内,可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靠到近前了。

“报,辽人北城门打开。”

“报,辽人正在陆续离开析津城。”

“报,玉河和宛平辽人同样打开了城门,现在正准备突围。”

就在范仲淹于营中高台每日巡视营寨,眺望远处析津的时候,忽然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节奏。

得知这些事情,他连忙回到了自己的主帅帐篷内,召开军事会议。

西夏战争结束之后,张亢就又被派往河北,眼下帐篷内除开河北路的几名主官,皆是各路、州兵马都总管、副都总管级别以上官员。

普通的兵马兵马总管、副总管、钤辖这些中上级将领都没有资格前来参会,会议的规格非常高。

范仲淹坐在主位上,两侧张亢、王素、韦焕之等人依次而坐。

下方诸将站列。

“辽人突然弃城逃跑,看来果真如刘六符所言,这是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策。”

范仲淹的桌案前摆放着幽燕舆图,他轻指析津北门道:“他们想要将我们引诱至析津以北,顺州怀柔等地,于野外与我们展开殊死决战。”

“围城日久,辽人的粮草器械又被狄青阻拦于榆关之外,只要我们的壕沟挖到城下,破城是迟早的事情,辽人又如何不得知?”

王素说道:“眼下这一招以退为进,端的是好手段。放弃了坚固的城池,看似是愚昧至极,实则明智之举,因为继续拖延下去,辽人必败无疑,还不如整顿兵马,毕其功于一役。”

“嗯。”

范仲淹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张亢皱眉说道:“若我军追赶,大炮怕是跟不上,他们却可以从容布置炮兵阵地?”

“不错。”

范仲淹在舆图上指点江山道:“这也是为何辽人会选择弃城的缘故。”

韦焕之笑道:“既然辽人如此慷慨,那我们何必追击呢?他们把析津让出来,我们根本没必要急于追赶,占领城池,继续慢慢向北进发就是了,必可一步步迫使辽人退居关外。”

“我就怕辽人玉石俱焚啊。”

范仲淹叹息道:“若我是辽人,则必然会想办法逼迫我们追击。”

“火烧析津.”

张亢从牙缝间挤出几个字来。

火烧析津有两个好处。

一是如果宋军选择占领析津,不进行追击,那么大火之下,就让他们无法占据城池,只能追赶。

二是如果宋军依旧不进行追赶,而是原地灭火,那么势必军队混乱,忙于救火,辽军便可以趁机打一个回马枪。

所以这就是个阳谋,不管宋军追还是不追,都会落入辽人急于正面决战的圈套。

“辽人还真舍得下本钱啊。”

“他们又何尝不是因为被范相公逼迫得无计可施呢?”

“范相公真乃神人也,辽人居然落魄至此。”

下面的将领听到几名文官的分析,不由得个个惊讶了起来,随后又纷纷佩服范仲淹的足智多谋。

将曾经不可一世的辽人逼成这样,恐怕在十多年前,无人能够想到当今这般局势吧。

“相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