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河口之战,轻松获胜(2 / 3)

说实话。

南岸的西夏士兵遭到重创是因为宋军可以进行火力覆盖,精准度差没关系,编造火力网看你怎么躲。

但想射中北岸的西夏士兵就不容易了,他们船上带了大量的定装子弹,估计得射了一千多发,真正射中敌人的寥寥无几,也就十几个倒霉蛋。

可架不住西夏人马恐惧,特别是马匹。

哪怕现在李元昊已经学聪明了,学会给马匹塞耳朵防止巨响,可很难用眼罩把眼睛也给蒙上。

不管是成本还是此刻并非蒙眼猛冲,都只能让马匹暴露在枪火之下。

十几轮射击后西夏骑兵作鸟兽散,贾逵便率领着士兵们抵达了滩头,一百多如组织起了火力网,逼得周围西夏士兵不敢越雷池半步。

紧接着船只开始回头继续去接人。

此时如果西夏军那边趁机不计伤亡猛冲,一百多人组织起来的火力网即便射死一二百人,要拿下他们还是没什么问题。

西夏这边的守将并非蠢人,竟然明白这一点,开始不断呼喊着要求各部士兵迅速完成集结。

然而人数少了只是去送死,可大部分西夏士兵已经被吓破了胆,受惊的马匹四处乱窜,想重新组织起人员发动攻势非常不容易,急需要时间。

双方争分夺秒,差不多一刻钟之后,西夏这边总算是勉强组织起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排列出阵势,打算发起死亡冲锋。

可他们还未开始,就陷入到了绝望。因为宋军下一波士兵已经划着小船飞速靠岸,也在排列出火枪阵。

以现在这架势,恐怕即便是冲过去胜利,最多也就是惨胜了。

西夏军将领咬咬牙,用西夏语高声喝道:“我族的勇士们,雄鹰不会向任何人低下高傲的头颅,哪怕是死,也撼动不了我们的荣誉,杀!”

“杀!”

跟着李元昊打江山的这批也算是西夏精锐,竟是如此悍不畏死,发动了死亡一般的冲锋。

远处在岸边构筑起防线的贾逵见此,冷笑一声喝道:“掏家伙。”

立即就有士兵走到了船上,开始搬运起手榴弹。

虽然火枪跟火炮大面积装备,但这玩意儿宋军一直有储备,毕竟是火器打冷兵器,怎么可能什么都不预备点?

宋军人手腰间挂两三颗,第二次过河的时候,贾逵就让人把大量的手榴弹也搬到了船上来。

此刻大概三十多人放弃了枪械,将手榴弹搬到了他们的阵地前面。

其余二百余人则继续组建三段射击阵型,将枪口瞄准了北面平原上正在向他们发起冲锋的西夏骑兵。

“射击!”

在骑兵们距离一百多丈,也就是差不多三百来米的距离,贾逵就放声大喊。

米尼弹装填虽然不如后装步枪方便简洁,但射程已经不遑多让。

后世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军狙击手格雷恩军士还创造过在900米开外用惠特沃斯步枪一枪射杀了北方军将领约翰·塞奇威克的奇迹。

而这种步枪构造甚至还不如眼下大宋的火枪。

因为当时惠特沃斯步枪前期设计是没有米尼弹的,使用的也是硬弹丸,造成装填时枪口很容易被子弹卡住,从而无法射击。

一直到后期才开始使用米尼弹,并且气密性不足导致燃烧不充分从而让里面残留的问题极为严重。

而如今大宋的武器制造都是朝廷大力研究,不像十八十九世纪西方往往是民间工匠或者枪械师自己进行改装和设计,尼米弹最早广泛使用,气密性也降到最低。

一个国家的力量,一个个人的力量,设计出来的枪械完成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大宋的火器要比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火器还要先进,甚至要比1880年清末光绪年间还强。

基本上已经摸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门槛,也就是在1886年法国发明无烟火药,从1890年后全世界摒弃黑火药,开始大力发展现代步枪之前的时代。

此刻敌人的骑兵重新集结,再次向着河边发起攻势。数十名火枪手立即射击,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仿佛没有尽头般不断重复。

前方的西夏骑兵如收割麦子般倒下,让同样跟着队伍在冲锋的那名西夏将领已经是汗流浃背,心里生出一股恐惧的情绪。

但他不敢有任何放慢脚步或者脱离战场的想法。

行军打仗有的时候全靠那么一股子气势,一旦气势没有打出来,或者泄气的话,那就真正兵败入手倒了。

因此西夏这边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往前冲,祈求着老天爷保佑自己,子弹不降临在他们头上。

一百丈短短三百米的距离,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对于西夏士兵来说,却仿佛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那么的漫长以及令人惊恐。

但在付出了数百人的代价之后,剩余的两千余人总算是杀到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