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韩琦改性,稳健为主(2 / 3)

族早就已经是儿女亲家。

可惜啊。

张方平道:“那这样的话,是否就意味着我们无需举全陕西之力,打入西夏?”

其实他最初的想法就是和张亢一样,直接一路莽出去。

当初李元昊大举南下,范仲淹在西面以防守为主,而在东面派遣他轻骑直奔兴庆府,一路杀烧抢掠,令西夏损失惨重。

众人互相对视,都觉得有问题。

如此一来他似乎就只有被范仲淹提名的可能了。

但既然韩琦想稳扎稳打,那他也没什么办法。

那些像民政部、税务部、农业部、自然资源部、交通部、进奏院、统计部、交子部、地质部、外交部等二级机构,就不可能直接跳过这一层进政制院。

那么韩琦就可以自己看到,虽然与三位宰相是亲家,但政治意见不同。虽然与范仲淹政治意见相同,可跟范仲淹关系就这样,能不能得到他的提名还是未知数。

“嗯。”

正因为这些警告的话,才扼制住了韩琦想要莽过去的冲动。

毕竟稳健一点没什么大错。

要知道上一次选举,就是靠宰相们提名。虽然蒋堂就属于中立派进了政制院,可他的进去属于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张亢急了,连忙说道:“相公,我以为这件事情还是不能就此罢休,至少要把西夏打残,才能让天下人知道强宋不可犯。”

其次是收回青塘和卓啰司南。

众人点点头。

“十一兄难道?”

知院的意思很简单。

韩琦点点头:“如今我大宋蒸蒸日上,遥遥领先。国力昌盛远强于辽夏是迟早的事情,没必要在此时与他们纠缠。”

韩琦笑道:“你放心,我们的内应已经查到,元昊率领本部大军攻打青塘,现在大多数兵力都在湟州等地,西贼国内兵力不多。”

但在这件事上他并不打算动用这些关系,也没有丝毫要疏通门路,被宰相们举荐的意思。

这一点与他不谋而合。

但这并不妨碍政制院已经出现了极大的人员空缺。

刚才韩瑞急急忙忙过来,告诉他一个天大的消息,王曾病逝了,并且吕夷简也病休,政制院如今只剩下九人。

从政制院成立开始,赵骏这個知院就定下了政制院同知不能一直担任,基本上五年一届,如果干得不好的话,需要由官家、知院以及诸多同知投票决议,是否支持连任。

韩琦长呼了一口气,扭过头看了眼自己这堂弟。

若是以前韩琦肯定没机会,因为以前的大理寺和审刑院,也就是监察院的前身都是二级机构,权重稍微低一点。

“我今年不过三十九岁,担任监察院知院就已经很是不易,你觉得我还能如此轻易进政制院吗?”

韩瑞急道:“刚才我的话你没听到吗?”

“呵呵。”

反而如果你出了差错,导致大宋军队战败或者即便是胜利也是损失惨重,那么一样有过无功。

韩琦淡淡地道。

韩琦解释道:“战事并非一日两日就能平定,西北偏远,光行军打仗都可能数月之久,何论赵元昊并非蠢夫,站着不动任伱打,一旦旷日持久,恐怕政制院早就已经改选结束。”

等大家都到齐之后,他才开口说道:“诸位,我们来西北已经一月有余,此次出发之时,政制院的文件大家也都看过。”

可他的身体还是不容乐观,王曾病逝之后,吕夷简也再次病休,政制院又缺了一名宰相。

甚至不止是他们,连远在西北的韩琦,听到王曾病逝,吕夷简重病缠身的消息,都有些蠢蠢欲动。

啥意思?

韩琦笑笑没有说话。

七月下旬,西北烈阳高悬,秦州治所成纪县,城中原本的秦凤路转运使府邸内,监察院知院兼陕西路经略使韩琦正坐在后院亭中。

后来赵骏提高了开封府的权重,顺便也把大理寺和监察院提了上来,如此包括开封府在内,这些机构全都变成了一级机构,主官都加候补同知衔。

做到了这两件事,那你韩琦的功劳就是最大的。

见众人都不反对,韩琦算是舒了一口气。

“为何?”

只是可惜了。

除非你把西夏灭国,否则就算是正面击败了西夏军队也就那样。

“那你难道不急?”

是了。

张亢眼珠子转了转,这与当初范仲淹定下的计策很像啊。

阳光暖暖地洒落下来,照耀在他的桌案上。院子里的石桌此时摆着大量的陕西路边境的舆图,其中最多的就是会州、西安州、怀德州、环州等地的边境军情报告。

“是的。”

“我觉得不是,既然朝廷布置了任务,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