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后装枪炮,王曾病逝(2 / 3)

分钟的时间,就发射了三枚。

“看来化学和生物都要是慎重啊。”

“有。”

“嗯,走一步先看一步。对了,昨天化学院的万院长上报,说是化学院在研究硝与硫时又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了一死三伤。”

所以在拿破仑时期,除非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否则一般都会再增加一個冷却的项目,既每分钟一发或者两分钟一发的射速来完成炮击任务。

工业革命绝不是会造个蒸汽机就能完成,而是要有一整套体系。

赵骏笑道:“能有这么快的效率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钢铁厂出现,工业诞生让钢铁产量大增。二是培养出科学土壤,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从事科研探索,自然就能蕴育出奇迹。”

范仲淹看完了试射,满意地点点头。

这其实就是古代前装炮弹的极限装填速度,一个经验丰富的炮组成员,可以在发射之后迅速完成清理、装填、发射的任务,从而达到每分钟2-3发的程度。

在一片尘烟当中,一座大概四五米高的土质小山坡轰然倒塌,溅起无数尘土。

以前看历史小说,别的穿越者刚过来,就手搓蒸汽机,很快就能开启工业革命。

而后装炮弹虽然也有炸膛方面的担忧,不过在装填速度上就比前装炮弹快得多,步骤虽然一样,也是清理和装填,可装填部分不需要用搋子把炮弹往里捅,大大增加了射速。

他三月份的时候就去物理学院那边看过,物理学院已经完工,到现在已经改良了好几个月,基本已经达到可以量产的程度了。

回到宫中之后,下午他们向赵祯禀报了上午视察的结果,于是政制院打算先量产大概一两万把后装式步枪,给汴梁禁军用着。

这种枪的优点很明显,装弹速度奇快。而且由于是通过撞针点燃子弹里的火药达到推进作用,也不需要像燧发枪那样,每次扣动扳机都有大概30%的几率无法引燃。

但既然子弹的发射推动是靠黑火药而不是雷汞或者其它无烟火药,那么势必就会继承黑火药的缺点。

比如每次射击,枪械里面会有火药残留,需要时时刻刻清理。而且后膛的气密性很差,泻出的火药烟尘和气体会干扰射手瞄准,严重的甚至会灼伤皮肤。

虽然气密性的问题物理学院通过橡胶垫勉强解决,但火药残留就没办法了。

毕竟历史上在雷汞以及其它无烟火药发明之前,无论是后装枪械还是大炮,都有这样的困扰,比如历史上第一款后装步枪——德莱赛步枪就有这样的缺陷。

这是历史进程问题,除非大宋弯道超车,化工技术突飞猛进,提前发明雷汞与无烟火药,否则他们也必须经历,没有什么办法。

下午崇政殿向赵祯报告了这一情况,赵祯非常高兴,开完会基本上就到了下班的时候。

但此时王守忠却过来传给众人一个噩耗——王曾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什么?”

赵祯愣在原地,久久不愿相信。

众人亦是面露悲伤。

王随、盛度,如今又是王曾,最初的三相三参,加上晏殊和范仲淹,已经走了快三人了。

“唉,我们去看看吧。”

赵骏站起身,叹息了一句。

赵祯苦笑道:“守忠,替朕去看望一下孝先公。”

“是。”

王守忠微微躬身。

赵祯是不可能亲自出宫的,历史上吕夷简病逝,他都只能在后苑中为其服丧发哀,并辍朝三日。

所以往往只能由内侍宦官代替他去看看。

众人离开崇政殿,从东华门出了皇宫,坐上马车向着王曾府邸而去。

王曾做官数十年,家资丰厚,宅邸坐落在内城家子巷,从东华门出去之后,往东过惠和坊、竹竿市,再往北过榆林巷就到了家子巷。

在内城寸土寸金之地,他的房子靠近外城旧曹门,算是处于内城与外城交界处,宅院豪华,林园森森。

诸多宰相在王府宅邸门口停下,门外的门房连忙进去叫人,片刻后王曾的长子,担任礼部尚书郎中的王简率领几个弟弟出来行礼迎接,他们的脸上还残留着悲伤。

根据富弼为其所写年谱《王文正公曾行状》记载,王曾有四子三女,分别为长子王简、次子王珪、三子王严、四子王甫。

但可惜的是王曾的子嗣不像王曾天资聪颖,以状元及第之身,最后做到了宰相。也不像吕夷简的三子吕公著那样,自小好学,以至于废寝忘食,虽恩补却又进士及第,未来亦是平章军国事。

子嗣不出色对于一个政治家族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也因此王氏家族不能兴旺,最终子孙后人,也就沦为寂寂无名,不似吕氏将来还能兴盛。

在王家子嗣的带领下,诸多宰相来到王府后宅,还未进门,走进院子里,就闻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