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事情闹大了(2 / 3)

李纲。过程当中甚至还有二百多名太监被打死,整个汴梁乱成一锅粥。

若是按照土地兼并的二八分来算,江浙路从几百亩到几万亩的大小地主们拥有差不多三千万亩土地,此次响应的地主基本上就已经是整个江浙路三分之一的地主在搞事了。

西湖东侧游街白墙灰瓦,杨柳依依,湖上画舫连绵,湖畔青楼连栋,正是游人踏青看遍美景的时候。

江浙路转运使杜杞接到这份请愿书之后,原本是想着再邀请为首的那些地主好好谈谈。

而这次闹事的地主们土地加起来恐怕就已经达到一千多万亩。

并且以前是他们的力量太小。

苏州作为鱼米之乡,宋代产粮最丰厚的地方,当地地主的利益损失最大。

于是龚旭等地主先与苏州其他大地主商议,再扩展人脉,又与湖州、常州、秀州、杭州、润州、江宁府等多地地主取得联系。

光家中有上万亩田地的大地主就有三百多人,其余数千亩到千亩的中小地主林林总总加起来,竟是有两千余众,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消息传了回去,江浙路地主们非常愤怒。他们觉得朝廷实在是太傲慢了,如此损害他们的利益,却一直不管不顾,还采取了各种办法,把他们手底下的佃户夺走。

三月初,天朗气清。

而那些被朝廷抓走的地主,也基本上都是收纳亡命之徒才被一同治罪。大多数地主安然无恙,并没有在这场风波中遭殃。

辰时末刻,大量的人群就跑到了大瓦子街道,交通一时堵塞,除了各水门的船只运行还算通畅以外,其余地方的街市已经是水泄不通,来往的人根本难以通行。

结果大量抗议者涌入,西湖东岸一下子人山人海,甚至还发生了踩踏事故,骚乱不止。

转运使衙门外更是人群不计其数,呼喝着要求朝廷停止摊丁入亩政策。

“砰!”

此刻衙署内,两浙路转运使杜杞听到消息,勃然大怒,拍案道:“什么?你再说一遍。”

下面小吏连忙说道:“司帅,城里来了至少上万人,拥堵街道,四处呼喝,以至闹市停罢,百姓纷纷回家躲避,不迟疑者还被踩踏致伤。”

“这帮混账。”

杜杞从桌案上站起身,双手背负在身后,立即思索起来。

最近也一直在闹,但他却不管不顾。

这是朝廷的意思,按知院的话来说,这也算是给这些两浙路地主们最后的一次机会。

只要他们乖乖听话,和平渡过这个时期,那么以后一切都好说。

但显然他们并不希望如此。

居然把事情越闹越大,以前最多也就一两千人,现在居然聚集了上万人,这是想干什么,要造反啊?

杜杞当时就想派兵镇压,可转头一想他是没有兵权的,只能调集府衙衙役。

衙役那点人手杯水车薪,恐怕镇压不住场面。

他迟疑片刻,就说道:“先派人出去维持一下街道秩序,免得再有因践踏而伤者。”

“是。”

吏员就出去了。

今日衙署办公,杜杞本来是在处理其余事情,因而刚好转运副使任茂成也在。

听到杜杞的话,任茂成犹豫道:“司帅,不管一下吗?”

“怎么管?”

杜杞双手一摊道:“要想镇压住就必须派兵,我们手头上有兵吗?”

“那”

任茂成说道:“是不是马上派人前往京师向知院汇报?”

“唔”

杜杞眯起眼睛,深深思索起来。

正常情况下,要是任内出现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压下去,还要上报的话,肯定会受到责罚。

历史上侬智高之所以屡次向朝廷上书无人回应,都在于邕州知州将信件拦截。

毕竟如果让朝廷知道交趾人时常寇略他们大宋边境,邕州却没办法处理的话,那么朝廷只会觉得邕州知州无能,影响他们的仕途。

所以很多时候,官员往往会把这样影响比较大的事情弹压下去,不许流传出去,防止上报到朝廷知道。

但现在这件事情显然不能怪在杜杞头上,因为他早就想处理地主们,只是赵骏给了他密令,让他放任事态的发展,这才酿成现在的情况。

知院虽然没有明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杜杞不蠢,隐约也能猜到一二。

无非两点。

一来是像知院表面上说的,给地主们一次机会,希望他们把他们的财富投入到钢铁、水泥、砖厂等行业,为工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来嘛..

杜杞抬起头,看向任茂成道:“这件事情先不要急着上报。”

“为何?”

任茂成愕然道:“司帅,事情闹得如此大,我们不报的话,其它四司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