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历史性的一刻(2 / 4)

运输、能源生产、冶金冶炼都已经能够实现,唯一的问题还是需要橡胶出现,取代铜环、铅环,推动像瓦特改良蒸汽机那样,做到密封性完整,让它的功率最大化。

接着赵骏又在大家带领下,一路穿过各种各样的院子,有些院子是搞实用物理学,发明创造各种东西。有些则是搞理论物理学,对力学、光学、机械学等进行深入研究。

以目前的大宋物理学,其实还是初中到高中的知识水平。而且很多物理公式都没有研发出来,全靠赵祯抄书,抄完了书他自己搞出公式让研究院实验。

毕竟抄总比自己研发要快得多,哪怕赵骏会指导下发研究方向,也帮助他们建立起体系,却也不是那么两三个月就能成型的事情。

所以总结来说,大宋物理学进步,全靠赵祯当文抄公。

很快赵骏就被引到了一个内院房子里,屋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铜线、铜盘、磁铁之类的杂物,居中的实验台上,站着一个年轻人正在调试。

那年轻人回过头见到赵骏等人过来,便拱手说道:“下官苏颂,见过知院。”

赵骏以前来科学院视察的时候见过他,最近得知苏颂简直是天纵之才,蒸汽机完善就出自于他手,也因功升为科学院博士,为正五品。

他笑着说道:“苏博士有礼,此物就是你发明的?”

“颂不敢居功。”

苏颂连忙说道:“是依照官家的指示制作,相比于官家,下官万不能及一也。”

“没想到官家被诸位如此崇尚,不过官家提倡科学治国,科学能提高大宋的发展,科学才是国家强盛的

赵骏笑着环顾四周道:“诸位都是儒学大家,科举进士出身,但实际上不管是儒学还是科学,本质上都是对天地万物的探索和理解。儒学与科学并不矛盾,它们都是同一种学问。”

“是。”

郭谘连连点头,促进儒学与科学的融合本来就是朝廷目前在做的事情。

赵骏其实并不排斥儒家文化,排斥的是里面的糟粕。

后世政治书上都讲究对儒家文化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至少在明清之前,儒家的文化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

像苏颂、张载、沈括等人不仅是进士出身,儒家文化的代表,同时也都是科学家。其中张载作为儒家理学创始人,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影响深远。

“此物给我演示一下吧。”

赵骏目光看向那铜盘。

铜盘装置很原始,就是一个指南针加上一些铜线、磁铁组成。

苏颂把其中一根线接到了指南针上,指南针顿时来回摆动起来,似乎受到了什么磁场干扰一样。

这就是最初的法拉

“嗯。”

赵骏点点头道:“很好,官家跟我说过,磁铁与铜线之间会产生电流,通过线连接磁铁正负两极,就能把电流引出来。”

“就是现在还不知道此物有什么用。”

郭谘挠挠头。

“可以发光,官家今天上午在宫中已经实验,成功地让碳丝发光,只是持续时间不久,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材料或许能让它一直光,那么将来晚上照明,或许就不再需要蜡烛和火把。”

赵骏做出重要指示道:“你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找到合适的材料,钨石或许可以试试。另外就是继续研究电力,做到电力可控,可发展,可持续。”

“是。”

众人听了顿时觉得找到了方向,纷纷应下。

如今科学院缺的不是人手,而是缺那种灵光一现的天才,只要有人指明了方向,以他们的智慧不是不能弄出科研成果。

看了历史上

目前科技水平还不算高,基本上跟明清同时期的西方差不多,但也够了。毕竟科学只要打好基础,那么未来一两百年内,必然会出现技术大爆发时期。

现在基础打得差不多,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学、基础生物学都慢慢在铺开,以后十年内就要全大宋进行科学教育,教育普及之后,就会爆发出各种各样的科研人才,五十年内达到

下午申时,照例开启崇政殿会议,这个时间点凉快一些,那帮白发苍苍的老登们一个个早就就位,赵祯在自己书桌上摆弄着一个大铜盘,周围缠绕着四五个磁铁线圈,还有根线连着一个灯泡。

虽然由于苏打制造方法的缺失不能大规模制造玻璃,但自然界是存在天然碱的,只是需要一些办法祛除杂质,赵祯作为皇帝想办法弄到一些天然碱制作透明玻璃还是容易。

所以他让工匠把透明玻璃烧成灯泡的样子,在灯泡下面装了铜底座,上面装了碳丝,用电线连着铜底座,传导到碳丝上,很快发出了一点点亮光。

老登们围在书桌边好奇地看着,等灯泡居然真的发出亮光之后,一个个啧啧称奇,称赞不已。

“没想到老夫有生之年,居然真能见到电灯的出现。”